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思路

分享我在“下一步我国信用建设应该如何进行”中的思考意见,请读者思考和批判。

党的二十大以后,如何继续更好地推进“信用中国”建设,需要有更符合实际的理性研究和思考。最近,我与一些校友应雄安新区某金融机构的邀请到雄安新区做了一点交流考察,使我感觉到,“下一步我国信用建设应该如何进行”问题,完全可以放到十八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的“如何协调融合好市场与政府两个资源调节机制”在重大命题下来研究思考。

1. 基于多年独立持续观察和研究我国信用建设的状况和若干相关认知,我们相信,建设、完善和维护好经济信用/商务信用基础机制,应是当前中国在社会领域可做正确事业的最大共识。

支持这个共识的若干认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认知:

背景:在百年大变局、国内外矛盾尖锐复杂并且在中短期内我们看不到理性睿智有共识的解决方案的大背景下;

经济基础特别困难:这个事关社会各方面的基础,变得特别困难,实际上体制内外都有积极努力,也有不同程度的躺平;尽管银根在大幅度放松,银行追着企业和个人放款,但敢要的少数,物价总水平下降、总需求快速下降、货币超发与物价不升反降同时发生;年轻人大量失业;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更加困难、中低层民众生活艰难;......现象不胜枚举,原因难以深入讨论,但有一点是可以说的,并且大家都是可以接受的,就是中国社会的信用尤其是经济信用似出现了大问题、积累的问题越来越多,债券暴雷、拖欠越来越严重......

金融是信用服务的专业化,理应为各类实体,为经济特别是第三产业经济做更大的贡献;

中性人性原理:大量的、基础的、主流的人性是中性人性;中性人性是决定社会运转的最重要的社会基础,政策法规只有以中性人性为基础才是最有效的;讲信用是最典型、最重要的中性人性;

也符合中央在主题教育活动中提出的关于“知信行的统一”的最新要求精神;

从更广阔、更基础的信用视角思考,可以更清晰地看出建设“信用中国”目标战略是与落实“命运共同体”、“法治中国”、“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基于以上认知,就可以合理符合逻辑地得出这个共识:当前中国在社会领域,要建设、完善和维护好信用基础,努力建立健全支持信用特别是经济信用的市场制度机制,是全社会可以做的最重要的正确事业。

2. 实际上在我国这些年来的信用建设中,客观存在着两种思路

思考下一步我国信用建设,首先要对二十多年来全社会自上而下都十分重视信用建设的成效现状有客观分析。

自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信用体系建设的任务以来,我国金融及信用制度机制建设,随着经济社会和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基础性制度机制的有力支撑支持,成绩是主要的,这主要归功于改革开放和认可市场经济和市场机制。

但是,在我国信用环境和诚信建设中,官方主导的信用建设包括信用建设的部际联席联系会议牵头机制,存在许多问题,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对此是不满意的,覆盖“四信(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的制度机制还没有基本建立健全起来,建设的目标任务还远未实现,反映出我国这些年来官方主导的抓信用建设(或“诚信建设”)的思路、政策和方向可能存在偏差。

实际上在我国这些年来的信用建设中,客观存在着两种思路---

一种是继续强势、我行我素地推行“泛化信用”的思路:在社会领域几乎一切都要自信地建立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信用学”思想的指导下,试图建设中国式或中国特色的社会信用体系,试图通过国内立法强行创新定义信用(“遵守法规的状态也是信用”)、搞乱信用概念及其科学分类的认识基础,既不遵循法治规律又不遵循信用规律,更不区分有密切联系又有特征规律区别的经济信用和道德诚信建设规律,只沿着把法规当作统治工具一样错误的思路,也要把信用当作一大类社会治理的新型监管工具;以行政主导抓所谓“信用”建设,不顾其“泛化信用”为主要机制内容的“信用”平台没有市场流量的现实,实际利用“信用”管制企业和个人两类市场主体,在损害后者的信用条件,不解决任何真正的信用问题,阻碍中小微企业信用及其弱势主体的信用环境的改善、甚至任其继续恶化;让中国的信用制度机制与国际愈加脱轨,损害国内信用评级在国际资本市场的话语权;在长期的社会道德诚信建设中,由于在政务诚信、司法诚信建设中未能获得足够有效的进展,使得社会诚信的底线在进一步下沉。

另一种信用建设的思路是: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指导思想的思路,即:端正信用概念和科学分类认识的基础,同时抓好既有密切联系又有特征规律区别的经济信用和道德诚信建设;市场与政府双轮启动,抓好经济信用基础设施建设,尤其不仅要重视建设好服务好金融信用,更要服务好短板的商务信用,建设好为中小微企业信用及其弱势主体服务的各类信用基础设施;让信用制度机制与国际接轨,培育和提高国内信用评级的民族品牌在国际资本市场的话语权;在长期的社会道德诚信建设中,要教育、文化、技术和制度建设一起抓;重点建设好约束公共部门、企业家和公众人物三类主体诚信的制度机制。

上述两种信用建设的思路,前不久在“财新”上公开发表后,引起了很大的关注。其中,对与前一种思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中国特有的“泛化信用”现象,我也做过较深入公开的批判。关于两种思路的内涵,就不在这里多解释了。

在下一步推进我国信用建设中,应遵循哪一种思路?在作者看来,相信大多数思想独立的读者也会容易判断,两种信用建设思路的优劣。但是,我们并不盲目乐观。在眼下体制“内卷”弊端的掩护下,也许前一种信用建设的思路可能还要大行其道一段时间;但违背实际规律的东西终究难以长久。我们只是期望,全社会正义的力量能够让可能更符合社会实际的、更反映市场期盼的、也更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后一种信用建设思路,有探索试点的空间,以为解决中国社会真正的信用问题助微薄之力。

  最优先需解决的问题

    按照后一种信用建设的思路,最优先需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最有效的突破口在哪里?

3.在中央和全社会关注的广义信用建设中,最大也最重要的分类是经济信用(定量的信用、价值往来关系)和道德诚信(非定量的信用),虽然具有主体承诺的共性特征和密切联系,都很重要,都需要建立健全制度机制来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但由于经济是基础,两者的规律也有很大的不同,显然应优先抓好经济信用制度机制的建设。否则,在经济信用还存在很大制度短板的情况下,高谈道德诚信建设就很奢侈、难以收到好的成效。而在经济信用(商务信用(非金融信用)+金融信用)领域,虽然金融信用(含银证保等多种信用结构)的制度机制建设任务还远未完成,例如保险信用、股权投资信用的基础服务设施还不完善;但相对而言,商务信用领域存在的问题更多更大,需求更紧迫。

信用及其信用工具和产品,如金融及金融产品、包括商务信用关系的合同,本身代表着一类中介服务和活动。而信用基础设施是指主要为信用服务的基础设施。就信用活动本身与支撑服务信用的基础设施的比较而言,后者具有事半功倍的效用,作用意义重大。

因此,我们的研究结论是,商务信用基础设施建设,应是目前我国信用建设的最大短板和下一步的重点任务。

4.在我国按起始建设的时间顺序已建立的信用基础设施,包括争议调解体系、支付清算体系、各类交易所、资产(权益)登记、征信、反洗钱等系统平台,都属于信用基础(服务)设施。进一步的研究显示,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才开始恢复建设的我国现代征信制度,特别是基础征信服务机制,尚没有覆盖商务信用领域,是信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突出短板。

5.在下一步信用建设中,明确把商务信用基础设施作为重点建设任务,尤其是要优先抓好覆盖商务信用的基础征信服务体系/制度机制的建设工作,建立可持续的商务信用采集及分享机制,提供商务信用报告等商务信用信息服务,意义重大:可上一个台阶地赋能经济信用风险管理;可针对经济信用及营商环境的基础性痛点,有助于解决帮助中小企业帮不到点子上,有效解决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在商务信用关系中受到不公正待遇的问题,把守约守信的中小企业识别出来,同时抑制优势主体对中小企业的信用挤压,是政府、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落实各种帮扶政策的基础;有助于解决营商环境的基础性问题,包括其对商务信用中的弱势债权人产权保护不力问题,民营企业都在呼吁,相对于优惠扶持政策,他们更需要的是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有助于解决契约精神薄弱问题,更多地运用市场机制增强商务信用乃至经济信用的约束机制,扎牢确保不发生系统性经济信用风险的底线;有助于解决各类项目建设、普惠金融、供应链融资平台、应收账款融资业务、商业票据发展的信用性支撑不足问题,等等。

实际上,商务信用建设的意义超出信用领域;前面我们已经判断这应是当前中国在社会领域最值得、也最可以做的一件事。因此,各级政府是否支持做这件事,可以作为判断其是否真正关心中小企业、是否真正平等对待民营经济的试金石。

  解决方案

根据以上思考,下一步我国信用建设,应优先选择“商务信用基础征信服务体系/制度机制”作为突破口,以健全完善支撑商务信用乃至整个经济信用的基础设施。我们带来的、对这个在下一步信用建设中最优先需解决问题的解决方案要点是:

6. 树立专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高质量目标,以“两条腿”走路(务实项目+务虚研究)和“双轮”驱动(政府+市场)的方式更好地推进。

公共部门的支持十分重要:在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建设基础设施,没有政府的参与支持,是不可想象的。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基础,加上政府、高校、协会等公共部门的积极支持,可增加项目合法性和成功落地的确定性,是潜在战略合作企业决定投资公益性很强项目的必要条件;也只有公共部门及国有企业的带头履约守信,才能在中国建立起良好的商务信用习惯。我相信,政府如能真心支持这个解决方案建设,让民营企业家、广大中小企业重拾信心就是一件不难的事。

现在,从7月19日中央重视民营经济文件,到8月9日三部委关于商务信用建设文件,都提出“建立健全政务失信记录和惩戒制度,将机关、事业单位的违约毁约、拖欠账款失信信息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这很好,我也赞成,一方面要看这个意见如何落实;另一方面,也期望国家有关部门能支持至少不歧视有各方市场社会力量参与的、直接关注中小微企业主体包括民营企业的商务信用基础征信系统的建设。

公益性和盈利性突出:对商务信用基础设施平台未来提供的产品服务具有广泛的社会需求,特别是可从根基上改善中小企业的信用条件和环境;但是最大的需求仍然来自金融信用的供给部门特别是应收账款融资服务机构(商业银行、保理公司和供应链融资服务平台),和中小企业及民营企业。因此,项目的公益性和盈利性均很显著。

由于商务信用相对于金融信用,具有分散、标准化程度低、信用关系当事人的关系复杂等特点,商务信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难度远大金融信用基础设施,也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商务信用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及推广周期长,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在建设过程中,有大量的研究性工作,需要与高校和智库合作开展;因金融信用与商务信用的密切关系,需要金融机构深入主动参与、支持和引导;需要多种中介机构发挥积极作用;需要与数字积极发展紧密结合,积极应用区块链等新技术,同时保护好个人信息权益。

根据以上特点分析,发起务实项目推进商务信用基础设施建设,宜采用若干机构发起、政府支持引导、国有、民营国际资本均可参与、市场主导PPP建设运营和地区行业试点(包括嫁接进其他项目建设)的“政府+市场”双轮驱动模式。这既有利于项目的成功落地,又有利于给社会带来更好的长远福利。

7. 为启动解决方案建设,有关研究机构正在与其他密切相关机构合作研究发起“(中国)中小企业商务信用服务/SMEBC”项目。目前研究拟定的发起方案框架是“1+N”的两层结构:“1”是商务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平台;“N”若干包含或以商务信用信息为主的应用服务平台,各类金融机构和信息中介服务机构(包括企业中小机构)均可作为“N”应用服务平台;“1”和“N”的股权和长期业务合作将构建一个商务信用服务体系。因此,本项目实际上是个商务信用的服务体系,与人行征信中心及其接入机构体系的主要差异,在于服务信用领域和接入方式的不同。我们已接触的机构、企业的绝大多数均表示愿意做此项极有意义的业务合作伙伴。

前面,讨论过关于信用建设的大的思路;这里讨论的是在整个社会信用建设中最短缺、也最值得做的事情,把它做成一个开放的系统工程、项目,应该怎么做的思路模式。关于商务信用基础征信/SMEBC建设的思路模式,强调两点:一目标意义:商务信用全覆盖;专业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社会领域最值得做。二、模建设式:一片大蓝海,允许多种模式探索。赞同最近三部门关于商务信用建设的思路:国家公共信息中心牵头做有关政府和事业单位甚至包括国有企业的商务信用基础征信(BBCR)服务体系建设;也支持在密切行业组织、高校智库和地方的发起支持下,有各类资本参与建设的重点优先服务SME的BBCR(简称SMEBC)的其他模式。未来,同样做本项目建设的,在中国可能有几个目标“1+N”的不同孵化建设模式,在有政府支持、商务信用信息采集主要数据标准统一等大原则共性的前提下,允许有技术细节不同模式的竞争。所有建设模式最好应开放有不同性质主体参与共建,以建设高效高质量的中国征信服务体系。

最后,我赞成上海某企业家最近的意见:我们已经穿过最困难的经济周期,大家要勇敢一点,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欢迎有志贡献中国信用建设的机构和个人,能帮助以上关于“商务信用基础征信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路及方案落地!这实际是试图努力守住改革开放40年经济奇迹的最基础的制度机制。为争取在吴敬琏先生指出的中国两种前途中,我们认为较好的前途合力做微薄贡献。

癸卯八月于北京康乐斋

 

话题:



0

推荐

汪路

汪路

17篇文章 66天前更新

上海立信学院客座教授、西南财大光华赤信研究所主任、财新专栏作家、保理专委会学术委员、全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专业委员会顾问等。 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琦玉大学(日本),获理学学士及社科硕士学位,高级经济师,博士后研究导师。 曾任职中国人民银行安徽分行、统计司、货币政策司、征信管理局、驻欧洲(英国伦敦)代表处、征信中心。 获金融科技进步二等、三等奖数次;有内部及公开论文、演讲数十篇。 专著《征信:若干基本问题及其顶层设计》,中国金融出版社,2018年。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