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在百年大变局和各方面困难的背景下,各种意外事件频发。但如果能端正方向应对的好,是可以促进中国走向文明的。这是一个契机,期盼中国社会各方面能重视起来,端正和提高对这一事件的认识,促进这一进程。

2024年9月18日,发生了一个10岁男童、一个深圳日本人学校的小学生被一个44岁的中国男子严重刺伤事件,引起舆论哗然关注;次日被刺学生不幸去世,更引发舆论一片愤怒谴责之声和中外持续关注。

连日来,中国外交部承受了媒体记者特别是国外记者的不断追问关注。外交部已代表中国政府对这一事件的残忍暴行表示了强烈谴责和对被刺身亡儿童的悲痛和遗憾。总体看,官方对这一突发事件的应对还是妥当的,毕竟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

但是,也存在质疑和争议,如能按照普世价值观应对的好,是可以促进中国走向文明的。

质疑和争议之一,也是外方记者紧追不舍的问题,就是关于犯罪动机的问题。舆论关注是十分自然的;也是未来预防再次发生类似恶性案件必须的。

遗憾的是,虽然正在进一步调查案件,从外交部发言人的趋向看,似对这个外界急于想知道的真相,可能不了了之,或者无法有取信于世的信息披露。

实际上,只要遵循诚信、公共事务等的基本价值,及时诚实地公布犯罪分子的犯罪动机,未来实事求是地汲取教训、采取恰当的应对措施,是不难增信释疑的。

我们且看后续发展。

话题:



0

推荐

汪路

汪路

18篇文章 121天前更新

上海立信学院客座教授、西南财大光华赤信研究所主任、财新专栏作家、保理专委会学术委员、全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专业委员会顾问等。 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琦玉大学(日本),获理学学士及社科硕士学位,高级经济师,博士后研究导师。 曾任职中国人民银行安徽分行、统计司、货币政策司、征信管理局、驻欧洲(英国伦敦)代表处、征信中心。 获金融科技进步二等、三等奖数次;有内部及公开论文、演讲数十篇。 专著《征信:若干基本问题及其顶层设计》,中国金融出版社,2018年;《信用原理概论》,2023年,西南财经大学出版、中国言实出版社。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