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包括国际上各方都在努力促进中国经济,这个多年来引领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能够尽快恢复向好的势头和轨道,在这个复杂的世界大变局背景下,为世界追求美好生活提供确定性。近日,与投资届朋友主要讨论民营投资如何用好“应急转贷”的建议,使我有机会在学习中把自己长期观察中国经济问题的感悟集中到一点,于是有本文的题目,提出来供读者批判。
1.目前经济形势
综合学者对二季度经济数据及三季度大事的观察研究: 中国外部经济PMI指数季度低于荣枯线。美国经济表现出超预期韧性,欧元区增长基本陷入停滞,日本经济温和恢复。印度经济延续稳健增长,巴西经济缓慢复苏,南非经济受电力危机影响处于衰退边缘,俄罗斯经济继续收缩。东盟整体制造业PMI在荣枯线之上,但各国差别较大,韩国持续在荣枯线之下。大宗商品普遍经历走弱,需求端复苏不及预期导致商品价格单边走低。美联储加息暂缓但仍存在加息预期因素,中国人民银行降息;海外金融市场风险偏好上升;美元流动性风险和资产价格波动风险明显下降;美元波动不大,其他主要经济体货币汇率贬值;主要经济体股市继续上涨,中国股市仍跌在低位。2023年全球经济依然处于不稳定状态,不断积累的金融风险和仍然较高的通货膨胀威胁着全球经济增长,需要重点关注以下风险:全球经济进入下行期;全球通胀呈现明显粘性;全球发达国际和发展中国家的债务风险都在增加、发酵;中国出口外需下行压力进一步增大,但缓慢复苏的总势头是成立的。
当前国内对经济形势看法的一大特点是:官方和体制外民间的看法分歧较大,官方开始继续乐观向好;而体制外民间的看法仍较悲观,尽管官方出了一系列促进经济恢复发展的政策措施(如7月19日以来的文件政策),民营投资仍不见恢复反弹,最近的社融数据与物价及民间投资表现,可以说仍反差巨大。“一切皆有可能”,民间看到的是更多的负面现象。这增加了我们对客观经济形势的准确认知难度,和各方投资决策的困难。目前民营投资主体对“应急转贷”有较强兴趣,也印证了这一现象。
2.一个综合建议:国家基建应从硬件项目向软项目即促进第三产业包括完善制度机制建设的转变。
这个建议,一言以蔽之,就是要更加重视第三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第一,要树立起这个可能中长期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带有指导思想性质的理念,首先,我们要对中国社会经济的现状要有客观清醒的认识。一方面,中国经济的硬件基础设施,如事关衣食住行的住房、高楼大厦、公里铁路、水路航空等等的、主要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产品财富,经过40多年的高速发展,虽然在落后地区仍有发展空间,但就全国而言总体上已经有了极大的改善,甚至可以说有了极大的丰富,有的已经走在国际前列,所谓已成为制造业大国正走在制造业强国的路上,各行业的物质产品生产能力过剩已是普遍现象。而另一方面,第三产业即服务类“产品”虽然在改革开放中亦有了很大的增长发展,但总体上仍发展的很不充分不平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体现在经济上,主要就是第三产业的服务供给仍然远远满足不了人民群众的需求,各行各业事关民生文旅康寿的服务类“产品”供给都有不同程度的短缺不足,尤其是公共服务供给,相对于我国的高税收水平和庞大的体制内人员资源,提供出来的公共服务,尤其是满足人性合理合法需求的、包含符合人类当今普世价值的先进制度机制的公共服务严重不足,例如,医疗、教育、养老、数字经济、人的主观意念产品如思想特别是独立先进思想、科研创新尤其是基础学科研究及原创、文化创作产品、公共服务特别是公检法等强力部门提供公平正义的服务等等,都严重不足且对社会不同阶层的供给服务都严重不平等。这个现状,对比我们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并人民群众是十分勤劳的状况,让人更加唏嘘。我国社会各方面对此现状是否有客观清醒的认识?是否有共识?
第二,要客观认清现实,并在经济发展上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用力方向,需要从对待实体经济和体制改革的态度上有更正确的修正反思。唯一的评判准则是,是否真正有利于人民追求美好生活;关键是官方的认知和行动。可是,在判断诸如“是否真正有利于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等问题上,官方的操作常常是越俎代庖,让老百姓看得目瞪口呆、无可奈何。因此,这一层的意思就不展开论述了,以免争论;当然,如果社会有共识特别是官方还有反思能力则更好。
假设在有前述两点条件的基础上,我们就缩小的话题---民营投资,应以积极的心态,用好“应急转贷”,促进中国恢复向好---符合本建议的涵义,做点讨论。
本话题/建议包含的几层意思:
l 民营投资:四十多年的经济改革开放发展的经验已经证明,只有国有经济/资本是撑不起中国经济的整片蓝天的,只有让民营经济继续“雄起”才是中国经济恢复发展的唯一正道(新华社一资深记者言);必需让民营投资活跃先行起来。各方对待民营经济的态度都有问题,需要从体制机制上切实解决,有许多教训值得总结汲取,比如吴敬琏先生对改革的反思就是十分有益的。
l 积极心态:现在一些人看到,一些外资撤退、民资外移等不利中国经济的现象,于是“躺平”这个词很热。对用这个词来概括当前经济形势和市场主体的作为,我们是不能也不愿完全赞同的,至少它不是大家的真实意愿、不代表未来的方向。
某著名民营企业家近日在其中期业绩会上表示:“我们已经穿越周期…现金流压力已经得到很好解决,现在要更多地聚焦发展,聚焦主业,更加创新…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根本核心。应该更勇敢一点,更决绝一点,更加对未来充满信心。”对这个企业家表现出的、不“躺平”的精神态度,应该表示赞赏。
用好“应急转贷”,促进中国恢复向好:上述民企的现金流压力得到很好解决,他首先依靠的是“应急转贷”还是销售经营?我不得而知。理论上中国目前的经济恢复发展,应主要靠国内消费和股权投资支持的创新;可实际上目前难以行得通;只能求助信贷信用的拉动。
3.民营投资用好“应急转贷”的进一步建议
本来,即便按照百度的解释,“应急转贷”也只是一个描述金融机构与工商企业之间借贷行为关系的微观概念;但近年来已扩展为官方认可呵护的政策工具。现在,似乎正是各方可大力借助用来促进经济恢复发展的重要工具。民营投资使用好这一工具,有以下建议:
l 对资金借入方/工商企业:
大量的“应急转贷”资源用在何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对于有需求的物质生产仍可增加投入,例如绿色能源等等,但其中促进升级换代的科技投入亦离不开属于第三产业的科技研发,虽然在GDP的核算中统计在第一和第二产业中;但中国社会各方应自觉地持续地促进国家基建从硬件项目向软项目包括其成果服务中包含的完善制度机制建设的转变。
利用好“应急转贷”这一政策措施,尽力争取好的使用条件,例如拉长贷款期限、避免未来违约违法风险、细化贷款合约等等。就争取尽可能长的贷款期限而言,本来在国内消费短期难以振兴的背景下,企业需要是支持创新的、长期的股权投资,可现在只有“应急转贷”资源,只好在低利率条件下争取长期的贷款,等待未来合适的贷款转股权投资的机会。
民营投资用好“应急转贷”要深刻汲取“恒大暴雷”的深刻教训。撇开违法犯罪不论,企业家有较强的冒险精神是难能可贵的,但显然指的是应尽力在规避风险的基础之上。为避免未来违约违法风险,要把能够避免自己违约违法责任的贷款使用事项尽量想细。这些贷款使用事项,是可记录、可证明的;只要资金借入方作为贷款使用人,按约定尽职做到了,就应可按约定和法规避免违约违法责任。信用追求减少风险、增加确定性是全社会的责任,当事人更要争取。并在此基础上,要尽力明确地在贷款合约中将其写细、写明、并争取理解没有异义。这既是信用又是法治的核心要义。我们要以自己的努力,在使用“应急转贷”的过程中不断促进我国经济运行不断向文明靠近。
l 对资金提供方/银行:
一视同仁地向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提供优惠低利率贷款。信用等级相同就应利率相同。
对于大额贷款,在用资产支持信贷的、大的信贷风险防范的方式下,至少要做好“在建工程”式资产的抵押担保安排。
为避免支持借款人未来的违约违法风险,资金提供方/银行也要把尽量把贷款使用的事项尽量想细,是帮助借款人也是帮助自己避免支持违约违法责任风险,并尽量在贷款合同中写细、写明、并争取理解没有异义。
资金提供方/银行同样要以自己的努力,在提供“应急转贷”资源过程中不断促进我国社会经济运行不断向文明靠近,而不是支持持续扩大风险。
l 对国家行政监管:
要明确支持、促进市场主体上述为完善“应急转贷”制度机制所作的努力,尤其在明确国家基建从硬件项目向软项目包括服务中完善制度机制建设转变的政策导向上,在汲取宏观经济运行的教训上,主要依赖官方的认识、作为。
实际上,落实好国家主席习近平刚刚在第三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上宣布的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主要要看共建国家能否在合作项目成果---提供各类服务---中,是否能建立起高质量的、文明的为民服务制度机制,这才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核心要义。中国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带头,首先要高度重视第三产业建设,包括深刻审视和改善国内的公共服务。
癸卯九月于北京康乐斋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