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认知基础
目前,人类对自身文明进步的认识,个人、官民的认知不尽相同。就目前人类对客观世界包括自身的认知,简言之,促进文明进步,或促进人类的长期福利,主要是要解决好两个问题:一个是安全问题,一个是诚信/信用问题。它们既是社会问题,也是技术问题。我们这里只从社会视角就后者信用问题,分享一点粗浅的认识。
货币是度量经济信用的工具。货币有五项功能:交换媒介、价值尺度、储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国际支付手段)。这五个功能一起支撑了货币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作用。货币的演变和进化,实际上都是我们在努力让货币能够更好地履行好五种功能。
法币也是如此。法币的出现,是人类认识到我们可以让政府、让现代文明政府及其信用来更好地有助于履行货币的五种功能。前提是,政府是现代文明政府,能够较好地管理法币。
但是我们要认识到,虽然法币能够或者理论上能够更好地履行货币的五种功能,但是法币并不能垄断货币的五种功能,人类迄今为之还没有出现这样垄断的局面。就像我们知道,政府或文明政府在现代社会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一样,政府也不能垄断人类的一切活动。
各国包括政府都在努力科技赋能金融。
稳定币的出现并如火如荼地发展,正是以上认知甚至规律现象的反映。
各国在发展稳定币事业上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其总体信用制度机制的竞争。
我们这里所讨论的稳定币,是由“与某种稳定的资产(如法定货币或商品)挂钩,以减少价格波动”,或者“与某种资产或算法锚定来维持价值稳定”所定义描述的一种加密货币。
法定数字货币如人民币数字货币和比特币,因为不符合稳定币的定义,所以都不是稳定币,不是我们讨论的对象。但我们也必须承认,比特币和以太坊等加密数字货币,仍在国际加密数字货币市场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是法治经济,又是信用经济;并且,其制度机制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这是中国推动文明进步力量的共识,无论如何,我们要在这个长期过程中,努力端正其建设的正确方向。而稳定币的建设,可能就是人类在这个过程中必经的阶段和抓手;期望我们的讨论,能有助于我国在一过程中贡献中华文明的正能量。
二、国际社会对稳定币的态度
当前,世界各国对于发展稳定币的态度是有差异的,“复杂且多样”,以研究为基础,与体制文化密切相关;发展趋势是取向完备监管的积极态度。
积极推动:一些国家和组织,如一些欧洲国家如瑞士、爱沙尼亚、德国、法国等,还有欧洲央行、英国央行等组织等,和部分亚洲国家如新加坡、韩国、日本和香港,还有正在趋于积极的美国,采取的是积极探索如何在确保金融稳定的前提下促进稳定币的发展的态度。例如,香港金管局和特朗普政府,都表示支持稳定币的研究,和通过理性的立法监管推动稳定币的创新发展。这种积极推动的态度,并不排斥监管,包括监管设计较全面和严厉的监管。
在这个主流的、积极允许探索发展的趋势国家中,其监管设计的涉及面和严厉程度,当然也是差别的,例如美国,美国对于稳定币的使用和发行提出了多项监管要求,特别是在消费者保护、反洗钱(AML)和打击恐怖主义融资方面。因此,有些人把美国的态度归入监管严厉审慎型支持发展的国家。但不易误解将其归入审慎保守型国家的范畴。因为美国是一个大国,历来监管上特别是在08年金融危机以后,其涉金融的立法监管都是取全面分责监管的态度。
谨慎保守:这里的“谨慎”不是谨慎监管里的谨慎,而是指迄今在实践层面尚未批准一支稳定币在其境内面市的国家或地区。例如在我国大陆,自全面禁止了加密货币交易和ICO(首次币发行)以后,中央政府对稳定币的发展也是一股脑持较为保守态度的,虽然已经出现积极研究的萌芽。
其他迄今对此仍持较保守型态度的国家和组织是印度和欧盟,和其他经济欠发迏国家和地区,不去细说。
在前一类对稳定币的发展持支持态度的,主要关注技术创新有瑞士、新加坡、日本和韩国等。它们对稳定币背后的区块链技术和创新有更多的兴趣,认为这种技术有助于提升支付效率和金融服务的普及,虽也担忧其可能引发的金融风险,但相信立法监管应可以较好地管理其风险。
总体来看,国际社会对稳定币的态度多为审慎而积极,重视其创新潜力,但同时也强调需要加强监管和风险管理。
从2023年发布的中国香港《稳定币条例》草案,我们可以较全面的了解香港社会对于发展稳定币的态度。其态度,对于中国大陆还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1. 申请审批制度
核心是向香港货币当局金融管理局(HKMA)申请并由其审批,申请发行稳定币的公司必须提供详细的商业计划、技术架构、安全措施等信息。申请者必须满足一定的资本要求、运营能力和合规要求,才能获得发行许可。
2. 稳定币的资产支持
稳定币的价值必须与法定货币或其他资产挂钩,特别是美元、港币或其他国际货币。这实际是发行稳定币的资产储备要求: 发行机构需要保持足够的资产储备,以确保每一单位的稳定币背后都有相应的支持资产,避免市场波动影响其稳定性。其他要求还有:
3. 风险管理与合规要求
反洗钱与反恐怖融资(AML/CFT)措施: 发行稳定币的公司必须遵守香港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相关法规,确保其稳定币的发行不被滥用。
风险控制: 发行者需要确保其风险控制措施到位,防范技术故障、黑客攻击等可能导致的风险。
市场行为监管: 对于稳定币的市场行为,特别是市场操控和投机活动,条例规定了相应的监管措施。
4. 消费者保护
透明度要求: 发行稳定币的公司需要向消费者明确披露其产品特点、发行规则、可能的风险等信息。
用户权益保障: 消费者在使用稳定币时,必须能够享有充分的法律保护,包括对其资产安全的保障和纠纷解决机制。
5. 技术与安全要求
技术规范: 发行稳定币的公司需要遵守一定的技术标准,确保其稳定币系统的技术安全性和可操作性。
数据保护: 严格的数据隐私保护要求,以防止用户信息泄露。
6. 审计与监管
定期审计: 发行机构需要定期接受独立审计,确保其资产支持和合规操作符合规定。
监管报告: 需要定期向香港金融管理局报送运营数据,包括稳定币的流通量、交易数据。
为了保障这些要求的实现,“条例”还提出了较高的透明度制度机制要求: 发行机构必须定期披露其储备资产的详细情况,包括资产类别、储备比例和审计报告等。透明度,是有效监督机制中最重要的。
在这一公开发布的法规监管设计下,香港社会正在积极推进有严格监管的稳定币发展。
可见,香港社会对发展稳定币的态度,是一种有完备监管要求的积极拥抱的态度。这对大陆发展稳定币的政策取向,是很有借鉴意义的。它反映了国际社会对稳定币的主流认识。
三、目前国际上稳定币发展的态势
态度对态势影响很大。
1、从锚定代表资产的币种看
截至2025年8月,全球稳定币市场发展的现状是:260多只全球稳定币的总市值约2,500亿美元,其中美元稳定币(如USDT、USDC等)占据绝对多数的市场份额。
从锚定代表资产的币种不同看,稳定币主要分为锚定(抵押、储备)法币(主要是美元)的抵押型(占比约80-90%)、加密货币抵押型(如DAI,占比约5-7%)、 资产担保型(例如PAXG/Paxos黄金、XAUT/Tether黄金,占比约1-2%)以及锚定算法的稳定币(仍在发展中,占比约2-3%)。 其中,
不同类型的稳定币各有优缺点,从市场到政府关注的焦点是第一种类型。
当前全球四种主要稳定币的市场现状(2025年7月9日)
排名
稳定币名称
发行人
总市值(USD)
当前价格(USD)
24小时交易量(USD)
1
Tether (USDT)/泰达币
香港的Tether Limited公司
164.35B
1.0000
116.97B
2
USD Coin (USDC)/美元稳定币
美国的Centre Consortium公司
65.32B
0.9998
116.46B
3
DAI/戴
去中心化自治组织MakerDAO
5.36B
0.9999
21.99B
4
TrueUSD (TUSD)/真币
美国的TrustToken公司
61.14M
0.9973
493.25M
数据来源:https://coinmarketcap.com/和https://chat18.aichatos18.com/
2、从监管动态分地区看
美国:2 025年7月通过《GENIUS法案》,明确支持稳定币发展并强化监管,旨在扩大美元在全球金融中的主导地位。
中国香港:2025年8月1日正式实施《稳定币条例》,要求持牌发行人遵守反洗钱规定,并建立严格的合规体系。
欧盟:2023年通过《加密资产市场监管法案》(MiCA),侧重风险管控,限制稳定币对传统金融体系的冲击。
新加坡:2023年发布《稳定币监管框架》,规定发行人需持牌并符合反洗钱要求。
3、从应用场景看
稳定币已从加密交易扩展至DeFi、跨境支付等领域,并成为真实世界资产(RWA)代币化的核心工具。
例如,越来越多的稳定币研究人员已经清晰地认识到,人民币稳定币将是推动人民币货币国际化的重要路径,但面临离岸人民币规模较小等挑战。
泰国监管机构已批准接受 USDT 作为批准的加密货币。类似的动态几户每天都在发生。
四、我国应取的政策取向
稳定币作为一种加密货币,近年来逐渐受到各界关注,尤其是在其可能对金融体系和社会文明进步产生的影响方面。积极发展稳定币不仅能够为全球经济提供更高的金融稳定性,还能在提升社会文明进步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人类主流已经认识到:积极发展稳定币,将由助于提升金融稳定性、加强全球支付系统的普及性与便捷性、支持去中心化的金融创新、增强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和教育与技术普及等。
最后,再就本题目的政策建议:我国应在鼓励研究的基础上,对发展稳定币取更加积极的态度,特别是对于准备支持发行锚定人民币的稳定币宜取更加积极探索发展的态度,分享我们的一点研究学习心得:
一是应从促进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高度,看待积极发展稳定币的问题。
人类的大部分和平时期,要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不仅要不断完善、升级解决非暴力的安全制度机制建设,而且要不断完善保障信用的制度机制建设。货币作为信用的基础工具,人类已经掌握的技术已经让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样的前景:人类可以为各人建立一个统一的账户、用一种统一的货币来自动计量各人的劳动收入和消费支出,以节省人力资源去做更有意义的事和各人喜欢的事。在追求这个前景的过程中,就货币的演变发展而言,发展稳定币很可能是必然要经历的发展阶段,也可能是难得的机遇,我们不能太保守落后。
二是锚定法币的稳定币,与央行的职能目标高度一致。
科技赋能信用创新,有很多社会和科技问题值得研究。加密数字货币,作为科技赋能信用创新的一种工具或基础设施,其中稳定币的积极作用是中外大量的研究比较能看清楚的。锚定法币的稳定币,寄托着市场各方对于法币更好地履行货币五种职能的合理合法的愿望,也与央行的职能目标高度一致。因此,让市场公司主体也可更多地参与到人类货币的发展进程中,让其依法受监管并且高度透明地发行锚定人民币的稳定币,会有促进中国央行更好履行管理好人民币的职能。
三是有利于经济政策的预期管理。
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任务,是管理好市场各方的公众预期;其中很重要的是对宏观价格稳定的预期。央行对此承担着重要职能。无需赘言,能够获得有效监管的、锚定法币的稳定币,在其中可以发挥积极辅助作用。
但我们要认识到,稳定币维护价值稳定的目标,与央行管理货币供应量、维护价格总水平(以物价指数度量)稳定的目标,还不是完全相同的。当然,稳定币是期望其锚定的资产价值是稳定的;所以法币稳定币是期望法币的价值是稳定的,这是基础。但是,如果法币价值本身不稳定,特别是出现较长时期的不稳定,就会影响到稳定币持有者的预期和选择。这个机制会积极促进央行更好地履行好管理法币价值稳定的职能。
因此,积极发展法币稳定币,实际上有促进各国央行管理好各自法币的理性竞争机制。至少在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和跨境支付的便捷上是有明显的积极作用的。
对于这类开放的积极建议,虽然我们知道一些官方专业研究人员私下也是类似态度,但是官方会取什么态度我们不得而知。总体感觉,社会科学的研究及其体制机制进步,比起生物、宇宙天文等自然学科的研究进步缓慢多了。不过我们注意到,香港当局正在积极推进京东集团等参加的稳定币沙盒测试。
总之,稳定币作为一种新型的数字资产,具有巨大的潜力,它不仅可以提升全球经济的稳定性,还能在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促进公平和透明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通过积极发展稳定币,我们可以创造一个更加包容、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社会。
2025年秋于北京
0
推荐